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飞天序幕中国二(13)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天后,夏南银的“总结”报告出炉了,9页纸上列出了6条理由。首先说的是经费。夏南银算了一笔账,乍一看建一个新的指控中心耗资巨大,但和改建所需

3天后,夏南银的“总结”报告出炉了,9页纸上列出了6条理由。首先说的是经费。夏南银算了一笔账,乍一看建一个新的指控中心耗资巨大,但和改建所需的经费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其次,夏南银专门谈故障和教训。过去只要任务成功,那些细小的、局部的、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和失败的故障都被善意地忽略掉了,这次却被夏南银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都同指挥和测控分开有着直接的关系。夏南银专门举了美苏两国的例子。美苏两国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指控中心,但随着任务的拓展,美国从“双子星座”开始,新建了休斯敦航天控制中心;苏联从“联盟号”开始,建成了莫斯科附近的飞行控制中心。这两个中心都选择在靠近决策层和技术支持单位的地方。

罗海银看后频频点头,“有了这个总结,相信大家会同意的”。

最后的答辩开始了,夏南银一条条地把6条理由说完之后,说:“北京是中央的所在地,中央对载人航天那么重视,坐镇指挥时,我们能让中央首长往外地跑吗?工程的指挥和决策都在北京,空间设施的研制、使用单位都在北京,航天医学研究和保障单位也在北京,都让他们往外地跑吗?”夏南银的结论清晰明了,指挥中心和测控中心必须走向统一,必须在北京重新建设!

“那西安的测控中心怎么办,难道撤销吗?”有专家情绪激动地反问夏南银。此话一出,立即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的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航天测控中心,拥有喀什、渭南、青岛、厦门等10多个测控站,具备对高、中、低不同轨道和多种类型航天器的跟踪和测控能力,卫星管理能力达上百颗,可以说是航天测控事业的技术基地、人才基地和水平标杆,西安中心的建设历程几乎就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的一部发展史。从最初连卫星都没有见过、轨道计算都不懂,到熟练掌握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一箭多星等多种航天器的测控技术,轨道计算的精度从没概念到有概念、从几公里到几厘米,几十年来,中国的航天测控专家几乎都是在西安中心摸爬滚打过来的。工程启动之前,从专家们个人间的讨论到有组织的论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做了大量的前瞻性论证和技术储备工作,几乎每一个技术人员都信心百倍地期待着通过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再创辉煌,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高峰。他们坚信就像历次重大任务一样,会由他们担当重任。谁也没想到,夏南银对改址的想法如此坚决,这让他们从感情上难以接受。

在近乎诘责的质问面前,夏南银没有丝毫慌张,依然用他惯常的不慌不忙的语速说道:“西安中心不用撤,可以作为备份中心,和北京同时进行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双保险。”夏南银的意思是,一旦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建设达不到载人航天的总体要求,或者在执行任务中出现故障,可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取而代之。夏南银的答辩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而且十分必要,最终获得了工程领导和大多数专家的认可。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控制大厅

1995年12月,中国航天测控网的核心——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告成立。正式挂牌的那天,工作人员发现,每间办公室的墙上都挂上了一张北京航天城的规划图,意图不言而喻:未来的航天城将是世界一流的,每个人的工作水平必须与之相匹配。中心还公开提出了一个口号:决不能把机会留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场大会战一般的技术攻关由此拉开帷幕。

一年过去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楼还未建成,各种设备也没有到位,一个又一个分系统却接连建成。拥有7000多个模块和100多万行源程序的飞行控制软件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初步实施方案》《飞船试验组织关系》等一百多套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案相继出台……

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方案永远都是纸上谈兵。中心领导和专家们心里都清楚,国家不可能为验证这些方案专门去发射一个航天器。于是,他们想到了模拟仿真的办法,用一套由各种数字和数学公式组成的系统、一台仿制的飞船代替真实的任务,检验9个测控站、4条测控船的配合,检验从飞船发射到航天员返回的全部过程。演练进行了整整7个月,暴露出来的1300多个问题被成功解决。到第一艘飞船发射前,几百个岗位上的科技人员都达到了闭着眼睛也能操作,上千条口令倒背如流、注入准确无误的熟练程度。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角色的转变是从对“备份”的理解开始的。起初,大家都认为备份就不再是指挥者,失去了往日的核心地位,将来也会少了许多荣誉和荣耀。但随着研制的推进,他们逐渐意识到,备份并不意味着责任的减轻、工作量的减少,更不是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志。备份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要有独立的软件、独立的计算方法,简单的复制就失去了双保险的意义。但有一个事实又不得不接受,备份就必须和北京中心同步,轨道、落点、控制量……整个任务的过程,每一步都得步步紧跟、主动配合。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qikandaodu/2021/0407/1557.html

上一篇:浅谈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与试验投稿 |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工程与试验版面费 | 工程与试验论文发表 | 工程与试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与试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