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飞天序幕中国二(12)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罗海银关于S波段统一测控网的构想和于志坚综合性的布站方式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后,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张测控网真正实现“三高”的要

罗海银关于S波段统一测控网的构想和于志坚综合性的布站方式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后,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张测控网真正实现“三高”的要求。于志坚和孙宝升、翟政安等年轻的技术骨干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采用透明传输的工作模式。

透明传输工作模式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多年沿用的测控中心与测控站共同负责航天器测量数据处理与控制决策的模式而言的。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飞行控制中心可以直接对航天器进行监控,测控站只起沟通天地信道的作用。作为一项先进的航天测控技术,透明传输模式已成为世界航天测控网建设的必然选择,远程监视和控制的优势在其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但对我国来说,建设S波段新型航天测控网,如果沿用过去的测控方式,使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采用透明工作方式,将会大大加强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掌握飞船和航天员状况的能力,加快故障判断、指挥决策和指令发送的速度,还能适应多星测控任务的要求,达到一网多用,使S波段测控网如虎添翼。

如果采用透明传输的工作方式,曾经在卫星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测控站就显得无足轻重,仅仅是数据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智能通道”了,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测控站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减少,很多老专家、老同志从感情上难以接受。再者,以往的测控方式已经过30年的检验,可靠性毋庸置疑,而新的方式从没有使用过,可靠性究竟怎样,也在大家心头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面对各种质疑,于志坚一点也不着急,总是笑呵呵地去消除这些人的疑虑。在长期的总体工作锻炼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与人打交道的经验,表达能力极强,缜密的思维和条理清晰的语言,使他的解说极具感染力。于志坚向大家反复说的主要是两点意思:一是载人航天要求具备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减少中间环节本身就意味着速度的提高。另一点更为重要,任何一项大型工程,都需要各系统专家集体参与,将所有数据汇集到一个中心,有利于专家们共同决策。而且,测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航天事业起步时的情况相比,早已有了天壤之别,特别是自动化的检测水平有了飞速发展,遇到故障可以快速自动切换到没有问题的器件上,往往一个人就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从国外测控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采用透明工作方式、减少测控站的人员和规模是发展趋势,甚至出现了很多无人值守的测控站……

在于志坚的侃侃而谈中,大家从国外测控技术发展的事实中,逐渐理解了他的观点。为了更有说服力,于志坚还带专家们到国际海事卫星北京测控站去实地参观,用海事站透明工作模式的成功经验现身说法。经过于志坚的一系列努力,透明工作模式终于被成功地运用在了新型的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系统之中。

测控网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指挥控制中心怎么建、建在哪儿又成了当务之急。一种意见是在原有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基础上进行改建;另一种意见是扩建北京的指挥所;第三种意见是另起炉灶,在北京建一个全新的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前两种意见都主张指挥在北京、测控在西安,而第三种意见则主张将指挥和测控合二为一,建立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评审会上,因为前两种意见基本是在维持原有的格局,争议不大,但第三种意见却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争论的焦点除了各种技术原因外,还集中在经费和时间上。很多专家都认为建一个现代化的指挥控制中心绝非一朝一夕,所以在评审意见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宜搞大的基本建设”。

这时,距离最后的答辩只剩下3天时间了。3天后,工程总体将正式确定指控中心的建设方案。

3天,72个小时,除去吃饭睡觉,有效的工作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这让罗海银心急如焚。因为提出这第三种意见的,正是他所在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罗海银坚定地认为,无论改建还是扩建,都是权宜之计,迟早都要建设新的中心。要是能趁着工程上马一并完成,就可以在技术上不走弯路,在经济上不花冤枉钱。

“和大家好好谈谈,一定要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想法”,罗海银把说服专家的难题交给了夏南银。

“我觉得不是思考,而是总结,把咱们调研的结果和国外的教训讲给大家,让他们自己判断。”夏南银早已想好了“对付”专家们的手段,但罗海银还是提醒他,“这些专家都是航天测控界的权威,‘刁’得很,不好对付啊”。

夏南银憨厚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我会说服他们的。”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qikandaodu/2021/0407/1557.html

上一篇:浅谈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