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知识实践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研究基于定县教育邹(2)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梁漱溟:中国发展道路视角下的“乡村问题”。虽然《乡村建设理论》副标题中有“中国民族”一词,但重点在“前途”。这就意味着要对中国民族演进或

梁漱溟:中国发展道路视角下的“乡村问题”。虽然《乡村建设理论》副标题中有“中国民族”一词,但重点在“前途”。这就意味着要对中国民族演进或中国发展道路特别是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在梁漱溟看来,中国问题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中国问题是整个文化问题,而包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要谈政治问题,要谈经济问题,须不要忘记它原是一个文化问题。”(10)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其次,中国问题是国际和国内势力联合破坏的结果。 “在近百年中,帝国主义的侵略,固然直接间接都在破坏乡村,即中国人所作所为,一切维新革命民族自救,也无非是破坏乡村。所以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11)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与破坏对应的是重建,梁漱溟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建设,“其意是说中国社会崩溃已到最深刻处,所以要建设亦须从深刻处建设起。——建立新秩序的乡村运动实由此而起。”(1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二是文化建设,梁漱溟称之为“社会组织构造”,“所谓建设,不是建设旁的,是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13)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三是建设乡村,这是改造中国要做的基础工作。“要改造中国政治,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基础做起,就要从最基层开始做……总之,乡村工作搞好了,宪政的基础就有了,全国就会有一个坚强稳固的基础,就可以建立一个进步的新中国。”(14)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乡村建设理论》亦是他“从对中国问题的烦闷而找出来的答案”。(15)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10~11、112、118、380、5页。

蒋杰:学科问题意识下的“农事问题”。蒋杰是一个科学研究者和农业经济学家。他认为,乌江乡村问题并非源于乡村本身,而是当时中国问题的汇集。“夫农村问题,范围颇广,决非农民本身之单纯问题,且不仅系经济、教育、或政治等之局部问题,实具有复杂性在焉。”(16)蒋杰编著:《乌江乡村建设研究》,南京朝报印刷所,1935年,第1、9、9页。国际间工商业之压迫、内政之腐败、经济之破产、教育之衰落等等,这些问题在农村均有其具体表现,并具体化为“农事问题”,“如每个农家之田场面积过小,农具与作物之不加革新,资本与土地之不能调节,灌溉与排水之不能约制,人工与畜工之不能充分利用,生产费用与农产物价之相差倍蓰,耕种方式之墨守成法,均为显而易见之事实,环顾今日全国农村社会情形,殆无一不成问题,而事态之严重,更非笔墨所能罄述。”(17)蒋杰编著:《乌江乡村建设研究》,南京朝报印刷所,1935年,第1、9、9页。在他那里,虽有“民族危机”“农村复兴”之语,但其本意在于引出“农村问题”,并最终落脚到“农事问题”。这是典型的科学研究路径,也是《乌江乡村建设研究》的行文逻辑: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演进到检讨、从建设到舆论、从计划到经验等,到更为具体的缘起、概况、人才及经费、事业与困难等方面,还有结论部分的观感、见解、希望和贡献等。

二、“如何”建设乡村?

定县是“中体西用”,在中国实践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中体”涵义有三:一是强调“平民”的教育。这里的“平民”既不是指农民,也不是指公民,而是指大多数“国民”或是“多数的人民”;更进一步说,是指国民中的体力劳动者,或是社会中的普通人,或“上流”“下流”之分中的后者。(18)晏阳初:《晏阳初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1、104~113、113页。二是强调“平民教育”。它不是欧美的“成人补习教育”“移民教育”“义务教育”“贫民教育”“阶级教育”等,也不仅仅是“识字教育”“社会教育”,(19)晏阳初:《晏阳初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1、104~113、113页。而是让落后社会中大多数国民通过教育成长为公民的过程。三是强调“中国”的平民教育。“所谓‘平民教育’的‘教育’共分三步:第一步是‘识字教育’,第二步是‘公民教育’,第三步是‘生计教育’。”(20)晏阳初:《晏阳初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1、104~113、113页。“西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认知和理论研究上大量运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如从公民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与民众,从教育的角度厘清“平民教育”的实质含义;最具代表性的是运用一整套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术语,对河北定县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社会调查。二是在平民教育运动中大量采用先进的理念与手段。特别是,平民教育运动的上层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聚集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目的也是为了把国外学到的教育理论与理念运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上。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qikandaodu/2021/0728/2245.html

上一篇:汽车加速耐久试验方法研究
下一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分析

工程与试验投稿 |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工程与试验版面费 | 工程与试验论文发表 | 工程与试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与试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