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国家与民众的共同记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传统音(2)

来源:工程与试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集成”的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制度优势。“集成”是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及各有关协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4.“集成”的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制度优势。“集成”是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及各有关协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日常工作由文化部组建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前身)负责。“集成”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总体的政策把握、组织管理,集中了全国相关机构和专业的学者,组织了各级文化系统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中央到地方,不同专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系统的协调性较少受到条块分割的不利影响,即使在当下,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5.学术方法论体系构建方面做出的贡献。在“集成”二十多年的记录整理过程中,除了在民间音乐领域有大量新的发现以外,它还在音乐声学、乐器学、乐律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学术贡献。仅以一般人认为比较简单容易的“集成”记谱一事为例,以简谱这种音乐符号系统对各类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全面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经过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论证、实践,最终形成了全面、统一的具有中国传统音乐鲜明特色的曲谱记录和书写规范。可以说,“集成”记谱为建设中国音乐记谱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总体上,集成工作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6.集成工作的历史局限。处于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任何文化事项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集成工作当然也不会例外。归纳起来,集成工作的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音乐记录和曲谱转写方面的技术手段和业务能力存在局限。主要表现在录音技术质量和记谱转写规范受当时技术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局限,可以说虽做到了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可操作的最高水平,但相比现在,其技术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实在甚是遗憾!二是在音乐本体记录中的文化研究相对薄弱。在各类音乐“集成”中,工作主体是对音乐作品的记录,在全面性(对分布在各地区、各民族中的所有音乐进行普查和记录)的要求下,集成工作的田野采风记录工作已经是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人员深入民间,走村串巷,跋山涉水,普查工作中不可能要求对相关文化事项做进一步的研究梳理,缺憾只能依靠后来者深入的个案研究了。虽然实际的工作引发了大量在这一领域持续的相关研究,但相对碎片化,没有形成总体意义上的系统性。当然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将会不断完善和深化相关的音乐文化研究。三是受经费限制,大量的珍贵资料没有进入国家整体的出版计划,致使在资料保存、音响和影像记录等方面,较之目前的技术和经费条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二、后集成时代的民族民间音乐保护

(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中国传统音乐

自21世纪初开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展的全新的、规模更为宏大、社会动员更为广泛的文化保护工程,对传统音乐的保护无疑起到了全面的推进作用。以代表性名录体系为主要工作切入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音乐以民歌、器乐、戏曲、曲艺、皮影、木偶、舞蹈、仪式等名录(保护项目)方式被纳入国家各级保护体系之中。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音乐类和包含音乐的各类保护项目已超过一千项,加上数倍于此的地方保护项目,可以说一个覆盖全国的传统音乐保护项目体系已经布置展开。更为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集成”工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如果说“集成”是以抢救性记录为主要特征,以传统音乐作品的典籍化为主要工作目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则是以保护对象的传承发展为目标的全面保护,在“见人、见事、见生活”的要求下,各类保护项目从名录事项到传承人群、从社区到社会,以项目、生态区、生产性、研培计划、记录工程、社会传播、教育传承等方式立体性全面展开。不难判断,其综合的保护效果,是以往的所有国家保护项目都无法比拟的。可以期待,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传统音乐保护的工作成果,必将为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传统音乐资源的数字化与音乐本体研究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自2002年开始的传统文化基础资源数字化工作,以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为对象,以海量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为导向,以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建设为支撑,以前沿技术为基础,力求建设一个集数字资源著录、管理与社会应用于一体的数字化工作体系。与传统音乐保护相关的这方面工作以“中国记忆”文化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要文化品种空间信息整编”“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与频谱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等国家项目构成。其中,“中国记忆”数字化工作体系又是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网络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民族文化数字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子课题;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工程”;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拯救”;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要文化品种空间信息整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位置服务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课题二“文化与旅游信息资源融合的数据模型及典型地区数据库构建”;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中“动态数字文化多维展示技术研究”课题;国家文化科技计划“中国节日文化资源管理与发布服务应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国家文化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等一批国家科研项目成果构成的体系性研究积累。从信息化技术上讲,涉及信息安全、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清洗和挖掘检索相关技术。主要是实现基于业界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力求为文艺基础资源的编目、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发布以及定制应用提供全媒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从资源创建、管理、保存、检索等应用,满足跨语言、跨平台的文本转换和处理能力,支持从采集、修复、编辑、审核以及可定制的音视频、图片等媒体修复、质量检测、统一格式转码、内容分级等一体化标准加工流程的各种功能。

文章来源:《工程与试验》 网址: http://www.gcysyzz.cn/qikandaodu/2021/0425/1722.html

上一篇:全国文化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专业人才培训中
下一篇: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与试验投稿 | 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工程与试验版面费 | 工程与试验论文发表 | 工程与试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与试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